許多看起來根本不相關的議題﹐研究者可能可以組織起來成為很有創造性的新論點。
反過來說﹐只會把大篇拆小篇的人﹐將會因為分散﹐而導致論文重要性降低。
而且﹐如果國際上的重要研究團隊都發表完整的論文﹐
那即使你做的很好﹐人家還是不會去引用你的論文﹐因為根本好像看起不是很起眼﹐
除非有人去把你拆開的小論文還原成一篇完整的論文﹐但是誰會去幹這種鳥事呢﹖
結果就是沒人理你。。。

許多台灣的一堆規定﹐永遠都是在防弊。定規則的過程很少有足夠的時間機會
讓議題充份討論。而且﹐多半都是上面的意見﹐很少來自基層的聲音。
尤其﹐防弊防得太過火﹐體制就會沒有彈性﹐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例如﹕以往禁大學生直攻博士﹐台灣難道就沒有這種人可以直攻嗎﹖
結果﹕有本事的人出國去唸﹐那些留在台灣體制的要不就是忍耐﹐拗也拗到笨去了﹐
      然後空出來的位子﹐程度比較差的補上去。

例二﹕博士班要有論文發表﹐博士論文要有創見才能畢業。
結果﹕有人瘋狂掛名﹐也會有人瘋狂冒險假造數據。看不下去的人要不就是出國﹐
      不然忍耐。但是忍耐苦幹實幹﹐後果也許是。。。你知道我要說什麼。

這種例子在台灣多得是。各行各業﹐也不只是在學術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s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