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晚上剛看完,
我對這齣戲的感覺是:

如果你沒看過魏瑛娟的戲,
你一定要去看《血如噴泉》,
因為這個演出忠實呈現了魏瑛娟數十年如一日(!?)的劇場風格。

如果你期待的是看亞陶的「殘酷劇場」,
那你最好不要對「亞陶」或「殘酷」太過期待,
因為我在這齣戲裡只看到魏瑛娟,沒有感受到亞陶。

可能有人會說,亞陶的劇本,詮釋空間本來就很大,
魏瑛娟是用她的方式詮釋,
怎麼能用你自己的期待去批評呢?

不過我還是覺得很失望,
魏瑛娟的口味第一次吃很新奇,
第二次吃到就會覺得差不多,
多吃幾次就會感到,
啊,就像司迪麥口香糖,雖然包裝顏色不一樣,可是吃起來都一樣。
(不禁讓我想起很多人說某J的音樂都是在抄襲自己,但也有人稱這種為『風格』就是了)
一開始就覺得,
嗯,沒錯,這是司迪麥廣告現場Live放大版+《30P:不好讀》……
(尤其是群眾戲……)

舞台、布景、燈光、服裝是我認為最值得一看的部分,
尤其是燈光,非常喜歡,
舞台和服裝也可以看出製作的用心之處。
可是,演員的話,
老實說我有點失望,
雖然也有幾個特別亮眼的演員,
但大部分的演出實在很彆扭,
沒辦法讓人投入戲中的氣氛。
尤其是說話的「演技」與「聲調」,
如果沒有那種變聲麥克風,
聽著演員以不搭調的語調和聲音說出那種明明很符合演出氣氛的台詞,
便會成為這個表演中最殘酷的事,
(演得彆扭就算了,說話聲音和語調完全破壞氣氛,實在太痛苦)

音樂的話,
對我來說太over了,
如果純粹個三分之一,
加上演員人數精簡一點,
整體沒有雜亂感,
對我來說可能會是個比較「精鍊/精彩」的表演吧。

我知道說出反面意見可能會被其他支持者噓,
我也知道台大戲劇系的學生都很努力、很用心在做,
但我沒辦法昧著良心說出「我覺得這齣戲很棒」。

不過還是推薦沒看過魏瑛娟戲的人可以去看看,
因為她的風格很特別,
沒看過的人可能會覺得很震撼。
(不過我的同行友人也覺得很難看就是了。這類表演通常評價很兩極吧。)


這是我的主觀感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saka 的頭像
    sasaka

    ~sasaka的事件發生中心~

    sas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