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人過了二十五歲就該為自己的外貌負責任;我想,男人最應該為女人的外貌負責任。

sas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對我來說,許多事情常常很容易上手,不過,由於我的散漫~所以很多學會的事情常常過一陣子就會忘的一乾二淨;每次當遇到要用的時候,都要重新學習~逐漸發現到我這種特點,所以開始學習如何改善。就研究上所需要用的儀器,步驟,軟體使用...etc.現在學習用手抄起來!(至少忘記還能翻)。

sas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大到現在的這三年中,每天的生活幾乎是一成不變,天天早上8點到研究室-凌晨12點回家,偶爾下午打打球調劑身心一下就已經很滿足囉。因為每天都有很多實驗要做,很多課要修,還有無數的 Journal paper要拜讀,還有重要的資格考要準備(三年沒考過就要被踢出去)。不過2005/5/12號,有一場與大師對談的演講,當中請了張忠謀(台積電董事長)李嗣涔(台大現任校長)曾志朗(前教育部長)王渝(台大理學院院長)來談「談台灣學生的國際競爭力」,或許我也想瞭解全台灣在學術以及產業上最成功的這些人對看事情的觀點進而調整我忙碌的生活吧!所以儘管那天下著大雨我還是去了。這是我在台大三年中從沒有做過的一件事情。『終生學習』是在對談中,提到最多次的。或許我們現在的觀念已經被導入,盡量讀書以後就會出人頭地,所以儘管學得不是喜歡的還是去讀個大學或碩士以因應現代潮流。不過,往往不是我們對事情問題真的有興趣而去發明討論或研究;訓練解題回答問題是台灣的強項,所以導致我們在小時候參加國外很多頂尖的比賽(像是:奧林匹克競賽)都能拿到很好成績,不過,這樣卻讓我們阻礙自己問問題的空間,想的空間;導致,我們之後表現上卻遠遠不及外國人。原因就是:我們作我們不喜歡的事情,做的當然痛苦,如果沒有繼續被強迫,就立刻停止是必然的。所以要突破這種窠臼,對喜歡的事情一定要抱持興趣,不斷的去挖掘那方面的新知。剛到台大覺得每一個人都好強,懂得都很多,科科都好;不過,我們的優勢就在這邊,我們通常都只對幾個領域特別有興趣,所以我們可以不用太困擾該怎麼選擇。選擇後就跳進去,浸淫在喜歡的領域中認真學習~像是我理論不是很強,不過對於做實驗的技巧以及整理DATA方面我的確很強,所以邊學新的設備與技術後,對於實驗就很容易上手,之後在實驗的空檔我趕緊去讀書把理論補起來;或許我現在已經調整到,對自己領域的事情會很有興趣,很想多問問題,所以研究就可以慢慢做下去~我想我越來越瞭解什麼叫做終生學習了,對事情有遠保持興趣,不要怕問問題。找不到答案,就自己找,畢竟老師說的不一定都是對的,爸媽的話也不一定對,唯有自己找答案才是最直接的方式。我想....這樣的態度來面對人生應該會變的很愉快吧!另一方面,增加廣度也是很重要的。曾志朗問我們,是否知道現在聯合國最看重的事情是什麼 ?........我當場傻眼,因為從來沒想到會問到這種問題。瑞士學生在圖書館看報紙,是關心聯合國的議題,以及一些世界問題。而我呢?總是先看一下體育新聞,在看一下八卦新聞,偶爾看一下社會新聞(打打殺殺),調整我的眼界,放眼在重要的議題,眼光不要只放在小蕃薯的新聞中,這樣太侷限了!功成名就沒什麼了不起,重要的是還保持謙虛,以及保有幽默的本質!

sas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